【教育文章】老師自我追尋的歷程:談教師評鑑

轉載 

老師自我追尋的歷程:談教師評鑑

立報師聲版
99.02.09
吳國正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研習和具體實施上都已經有一段時期,從教育改革的力量來看,不管是社會的壓力,或是家長的期待,都朝「教師必須更專業」這樣的潮流進行。

老師面對這樣的轉變,在教學上已經不能有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但面對這一波波的快速變動,老師在教學上的自我專業認同反而逐漸混淆,而變得無所適從,往往前一陣子的政策過沒多久又全盤推翻。

教師要建構自我的專業判斷自主權,才能在這許多不同的政策轉換中,找到教學的重心,擁有自我的專業價值觀。
以我目前在第一線教學的觀察來看,發現不同職務的教師,對專業發展評鑑會有不同的聲音和期待。對班級經營和科任教學的教師來說,這比較像又是上層主事者交付的一項新工作,老師們不管是參加教師專業評鑑研習,或是擔任教學輔導教師,在這些階段活動結束後,往往只有短暫的感覺到,自己的教學專業有提升。因為後續的發展往往會因為經費不夠、新的任務又產生,有更新的教育目標,使原本學習到的新技巧又變成過往雲煙。

至於兼任行政的教師如主任、組長甚至校長,會希望教師專業評鑑的結果能更有效能,使校務的推展,會因為老師的成長而更有助力。但目前評鑑的方式、法源、經費都不是很確定,主事者也只是政策中的某一階段執行者,因為對政策面缺乏通盤的瞭解,所以行政和教師兩方面的團體,就在評鑑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懷疑和抵銷的力量。

以目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研究來看,初任教師和新進教師在評鑑的過程中,確實可以提升教學能力、解決教學問題。而教學輔導老師也和行政人員負起白臉和黑臉的角色,一起幫忙教師的專業發展。

不過這些外加的、規範的評鑑行為,只是使教師在知識上、技能上更符合某些標準。能讓教師的自覺改變,並且真正有專業的發展,是要靠教師個人和專業生命一起開展,來確認自己是怎樣的教師,這樣的提升才有意義。

法國後結構理論大師傅科認為:「自我的建構乃是透過在論述中找到定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原本就是要重新建構那些被視為當然的、習以為常的思考模式和行動意義。讓教育可以多元的思考,教師找到自己的專業。

不過當這一套理論落實到教育現場後,就變成以效率、效能、有效管理的思考模式,評鑑也變成了另一種遊戲規則。教師專業很容易就從多元變成一元,使教師少了建構多重身分的可能。這樣的結果使許多教師逃避專業的自我追尋,讓原本可以多重對話的身分確認和專業主體也就一起消失不見了。

(板橋國小教師會理事長)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