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教學評鑑的能與不能
台灣立報
洪翠苹
2009年12月,邱天助教授於中國時報「時論廣場」撰文批評台灣高等教育過度倚賴教學評鑑的結果,不僅扭轉師生倫理,更讓大學庸俗化、知識淺薄化,並讓校園隱藏極度緊張氣氛。做為一個於去年9月剛上任的業界教師,想跟大家分享我在校內裡觀察到教師評鑑對教師的影響。
去年10月,學校為新進教師提供教學成長工作坊做在職訓練。工作坊一開始,負責教學評鑑(其後簡稱教評)問卷設計的老師滔滔不絕分享教評得分方向,細數著新進老師通常會在哪幾個評分區慘敗,而他又如何在長年摸索教評得分要領中,在老師的教學要求與取得較高的教評成績間取得平衡。這位老師認為教評可以督促老師改善專業能力,但同時也存在著老師為得高分而不舉行考試、或是分數放水之弊病。
接著,另一位老師分享其在課堂中,使用哪些方法來引起學生注意;在學生疲勞時,適時玩些小遊戲;使用哪些方式來避免學生的批評、責怪與怨懟,以避免學生在教評問卷中給予負面評價。
在之後的問答裡,有位外校的新進教師提問學生素質高低很可能影響老師的教評分數高低,因為素質高者較易聽懂老師的上課內容,素質低者在理解課程上相對難度較高,就此一可能的現象教師要如何克服?
聽完眾老師們的分享,感覺自己宛若在補習班上了門應試技巧的教戰策略,我想造成此情況的原因,或許與此次工作坊主題與教評有關,所以大多數的老師分享時特別強調要如何取得教評高分,而較缺乏分享傳達知識的教學技巧與心得。
我們或許能從幾位老師們的分享裡,發現教評對教師們產生的影響:
1.促使老師做為一積極的知識轉譯者
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應確保知識的有效「傳達」。然在過去自己的學生經驗中,不乏許多講台上口沫橫飛、講台下睡成一片的老師,猶有甚者,則是每堂皆一字不漏念著課文的念書機器老師。
這些教師裡有許多是「認真講課」的,但他們往往只急著將知識傳給學生,卻忘了教育也是個溝通的過程,如何引起學生興趣、用學生的語言傳遞知識的訊息是很重要。
從老師論及引發學生興趣的分享中,可看出教評裡在某種程度上,間接鼓勵老師們以更多元的上課方式,促進學生學習的效率。
2.為教評而教評,而非以教評做為調整自己教學方式之依據
一如考試的目的不應為挫折學生、以此做為責怪學生、逼迫學生的依據,教評也應同考試般,是師生彼此用來檢視自己在教、學方法上有無需要改進之處之媒介。
換言之,這兩者同時反映今日考試制度上的問題,即,考試內容不見得能真實反映受試者懂多少,只反映受試者能否有效掌握得分技巧;以考試來判定受試者的好、壞、優、劣,卻,缺乏提供考試、評鑑後應有的補救教學資源(包括個別輔導的師資與可能的教學資源)。
3.教評可能間接促使教師一味討好學生,卻未善盡教師責任
一如邱教授指出教評促使教學成為「顧客至上」的販售商品之情形,本校負責設計、執行教評的老師指出,教評執行結果可能衍生出老師請學生吃飯、減少考試次數、考試放水、不敢當人的情況,為的是擔心自己開不了課、影響教評結果。
從上述討論,不難發現教評確實存在邱教授言及教評使教師以「顧客至上」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放水等相關降低教學要求的行為。然而,造成此一現象的,究竟是教評本身,還是在執行教評上缺乏適當的配套措施有關?
在簡惠閔的研究中指出,教評目的除做為教育當局與學校管理、監督之用、教師教學反省、提升教學效果與教育品質之外,更是做為提醒學校適時輔佐教師、提供教師專業進修機會、與教學環境需求之支援(簡惠閔,2003)。
然從上述教師們對教評的反應可看到,教師重視教評成績影響其在升等上的判準,然而教師並未在其教評成績不理想時,獲得學校適時的個別輔導及諮詢,也就是說,學校僅要求教師儘量提升其教學專業,卻未盡其輔佐之責。而今日台灣教育愈趨市場化,許多學校在缺乏充足的教育經費與資源的情況下,即便有心輔佐教師其專業能力上之需求,適時支持其所需之教學環境,恐怕也是心有餘有力不足。
總的來說,使今日大學庸俗化、知識淺薄化的並非教評本身,而是如許又方教授指出各大學在招生壓力下,授意教師降低教學標準,致使教育品質低落(許又方,2009.12.2)。政府的教育補助短缺,使各校變相倚賴學費,故採用教育市場化的運作邏輯,讓各大學讓每位教師承擔招生的「業績壓力」,才是以教評做為教師有否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指標;同時,「教評只執行問卷調查」的問題,其成因也是資源短缺,造成評鑑後學校無能就結果提供相關的協助及支援,因而導致教評未能完全發揮其增進教師教學專業、提升教育品質的功能,這才是引起大學素質衰退的主因。
(作者為台灣農村陣線、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參考文獻
邱天助。(2009.12.2)。〈教學評鑑 讓大學倒退了〉。中國時報「時報廣場」。
許又方。(200912.3)。〈教學評鑑 仍是利大於弊〉。中國時報「時報廣場」。
簡惠閔。(2003)。〈從利害關係人之角度看教師評鑑──Scriven評鑑觀之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53,頁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