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專題教育不只是點綴

台灣立報 咄咄集:專題教育不只是點綴

咄咄集:專題教育不只是點綴

2010-7-21

■吳忠泰
你一定聽過環境教育、生命教育、媒體素養教育、理財教育、海洋教育、性別教育等名詞,它可能單獨實施,也可能融入各學科,但是到了國中畢業、高中畢業時,這些專題式的教育內容學好沒有,我們從不曾正視。

比較尊重濕地的,是學科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學科成績不好的學生?是都市的學生比較注重性別平等的落實,還是鄉間的學生?是家境不好的孩子最該學理財教育,還是家境好的孩子?認同家務勞動的價值如何被家長會肯定、在畢業典禮中有沒有機會被表揚?當媒體再三用巨細靡遺的版面來訪問基測滿分的學校,所有主流思維告訴了學校:這才是王道!作為任教25年的教師,我很慚愧,眼前的台灣教育仍和教育本質的體現相去甚遠。

如果一所小學的教育目標之一,是讓畢業生樂於分擔家務(包括未來的育兒工作),這是不是返璞歸真?它可以號稱「沒有一個畢業生後來會因為不做家事而被配偶抱怨」,這樣的辦學理想可愛不可愛?如果有一所學校以追求學生都能辨識常用室內裝修材料及工具,並能分辨許多器械及運用,這所學校該不該被肯定?如果一個導師注重軟硬兼施,把孩子從排斥在校用午餐變成全班把菜吃光光,這個班該不該被大家肯定?

冒險教育對國中生是很有挑戰的一種課程,它可能藏在綜合領域中,它可能需要學生練習設陷阱或掉入別人陷阱的可能,但是一定會有人堅持這和升學無關,要老師別多花時間。可是,這和人生無關嗎?

每個專題教育都有些領頭羊的老師將熱情投入,但每次都會有人暗中告訴這些老師:別把這種專題教育當真。結果是:會考上國立大學的,不會處理情侶分手;看到牛肉,只想到考完基測要吃牛排;愛修理自行車,不能拿到課堂討論;一切用2B鉛筆劃出答案被讀卡高分才算數,人生中重要的都不被算分,不能變成測驗題的都不用投入真情。這就是即使歷經多年教改後,多數中學的校園面貌。

做為家長,除了學雜費以外的教育費用,每年數以百億計,這裡面扣除純粹照顧安親功能的費用以後,如果拿來充實自家中的閱讀資源,6年後每個家庭約有2千本叢書刊物;如果用以家庭旅遊,可以每一個月讓全家溫馨2到3天,充裕生活體驗;如果要捐助社運團體,則一年可以強力支援台灣各種有理想的社團,把台灣重新翻修。

這樣浪擲台灣家長開支的教育,你要忍受它到幾時?這樣被升學測驗綁架的假競爭力教育,我們可以再姑息多久!
(教師)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