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2010-7-29
怎麼好意思再提改革?
羅德水
教育部日前表示,準備花6年時間全面檢討國中小授課時數與課程領域,預計105年開始實施,明年率先上路的則是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版」,主要是在課綱的文字上做一些修正,並把部分內容修的更具體。
觀察輿論反應,針對國民教育課程綱要是否需要調整的問題,顯然存在兩種不同看法。有人認為,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的確產生不少問題,課綱確有相應調整之必要;相反地,亦有不少人指出:「怎麼又要改了呢?」
課綱為何又要調整呢?正如過去幾次課程改革一樣,此次九年一貫課綱的調整當然也少不了理由,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籌備處主任陳伯璋受訪報導指出:「九年一貫課程的最大變革,是將學科改為領域教學,但實施後,合科教學問題不斷,教學現場無法進行統合教學。他舉例表示,體育教師可能無法教健康課程,社會科領域的歷史老師也無法教公民課程,因此研擬將這些領域的課程改回分科教學。」(中時)
我們以為,課程綱要並非不能調整,但常常改顯然並非好事。回顧十多年來台灣國民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國中小的師生已經使用過3套課程標準(綱要),在85學年度以前,國小所使用的是「64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國中則使用「72年國民中學課程標準」;85學年度開始,國小所使用的是「82年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國中則使用「83年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至於現行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則從90學年度開始實施,到93學年度國中小各年段即全面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易言之,連同研議中的九年一貫課程調整版在內,台灣的國中小在20年內竟然使用了4套課程標準(綱要),這樣的速度與頻率是否恰當?社會應有公評。
事實上,前揭教育部官員所指出的現行九年一貫所面臨之問題,不也正是該課程甫上路時許多基層教師所一再提醒的,而基層教師所質疑的不正也是如此?每一次的課程改革大抵都是由上而下,由教育官員與所謂的學者專家規劃提出,合科好?分科好?彷彿只有專家學者的意見才是意見,基層教師就只能是執行的工具?
進一步言,即便現行九年一貫課程或有調整必要,惟其課程設計之精神仍有值得肯定之處,也有許多學校努力實踐課程理想,相反地,過去這幾年,破壞九年一貫課程精神最力的,不是別人,正是將教育民粹化的縣市首長,以及缺乏專業擔當的教育官員,這些人到現在連一句道歉也沒,怎麼好意思再提出什麼改革方案?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