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6行動是北縣教育的照妖鏡
台灣立報
2010-8-13
許志文
民國99年5月16日,北縣教師、家長、孩童6千多人走上街頭,抗議台北縣政府恣意違法,全面在北縣國小加課三節的離譜政策。
這個516行動是為了替北縣30萬小朋友的童年人權做請命、是為了向教育最高主管機關教育部要求維護法治而陳情。這可是台北縣治幾十年來絕無僅有的狀況,令社會各界震驚,也引起了種種議論。
本文希望能藉516行動來重行檢視北縣教育的狀況與困境,希望能夠在激情過後,重新找回北縣教育的初衷,找回北縣教育的希望。
強力領導找錯目標
先從北縣教育的決策領導層級談起:縣長及教育局當然是北縣教育最重要的領導者,眼界要高、胸襟要闊是必要的條件,當看到他們為了推動「全面在北縣國小加課三節」的用心與毅力,實在是應該給予讚許,只可惜是用錯了地方。
當縣長及教育局想學習歐巴馬展現「領袖的堅持意志」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強力介入一個不被看好的全美醫療改革法案,但他態度堅持並積極遊說,終於改變國會意向及獲得民意支持,最後該法案在眾議院以219對212票逆轉通過),卻選擇了一個錯誤的目標,歐巴馬是在國會的可公決法案上努力,但北縣縣長及教育局卻是在違背法紀上衝撞,還自以為創新紀錄、建立歷史奇蹟,完全忘了「領導者」的責任。
群體中的領導者是在有危機時挺身而出保護同伴,強韌的意志力與聰穎的智慧兼具,帶領同伴選擇安全的區域生存發展,深受同伴的信賴。比如北縣交通措施選擇建立機車專用道、建立橋樑交接路口的紅地面警示,都減少了北縣人命的傷亡與事故的發生,領導者成功的創建救命索,令人信賴敬重。
校長辦學主體性被剝奪
但是「活化英語」這種措施,名稱好聽勝過一切,實質尚不用考量,就因其適法性的衝突,為北縣教育帶來不安與風暴。為了強勢推動,運用的手段讓2百多位國小校長失去學校教育領導的主體性,成為縣府教育局的實質手下,台北縣再也沒有了校長,只剩下執行長。
而手下與領導者的結合,為了凸顯其領導權巨大而有效的事實,就只好把老師塑造成「最低階層」,接受領導層與手下們的呼喝、修理、欺負、排斥,剛好符合動物界中會出現的「首領症候群」。因為群體動物的領袖支配慾,造成領導結合手下,共同再製造分離出「最低階層」加以欺凌的現象。
什麼時候北縣的教師個人、群體,怎麼會從被讚揚的北縣教育基層推手,變成現今所謂北縣教育的阻礙跟敵人呢?教師有變嗎?還看不出來,還想不明白嗎?領導層還不理解為什麼自己用力努力,卻越來越孤單、越不被社會認可嗎?結果剩下孤獨的自己(也許還可以加上手下們),就能做出長久的「違法全面加課」措施,就能辦好北縣的教育?讓516行動照出陰暗中的妖魔吧!
刻意激化親師衝突
接著談談北縣的家長們,這高達30萬戶的學生家長,從父、母到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嬤,本來就一定是各式各樣,從億萬富翁到無薪收入,從企業經理到挖礦賣金,百樣的人百樣的需求,所以北縣教育的內容提供,是不容易讓所有的家長都滿意的,這也正是10年教改以來,開放、多元的精神,逐步讓各校、各班、各老師有著細微差異的主要原由。
北縣有普通班、資優班、啟智班、管樂團,有的有跆拳隊、魔術社,有的喜歡拿試管參與科學展覽、有的試著背吉他在淡水漁人碼頭走唱、也有的急著回家賴著阿公阿嬤討糖果,或陪著父母顧攤子洗碗。各種類型都沒有好壞之別,只會有適性、適地、適時、適宜的考慮與選擇,有些作為會受歡迎而擴大,如花式扯鈴的學習風潮;有些作為會被削弱而縮小,如珠算競技的式微。
真正關心家長跟他的小孩,是縣府的責任,但不是只靠縣府就做得到,必須透過各學校,必須透過各老師,一一的跟家長相互關懷、心靈交流,老師跟家長需要的是空間、時間跟奧援。但是近來縣府找家長在媒體上對老師們公然嗆聲,刻意激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衝突,這會是在幫忙北縣教育嗎?這是在動搖北縣教育的根本!
親師是伙伴 不是敵人
親愛的家長們:老師是學生家長的教育夥伴、不是敵人!培養孩子的教育絕對不是一個定理或一種方法可以全面套用,像「活化英語」這種實驗方案,對您小孩可以增進什麼?可能損害什麼?就請每一位家長仔細考慮,您有選擇!
民主法治國家除了法律規定,沒有什麼叫做全面強制執行,連攸關性命安全的H1N1疫苗施打,都要每位家長同意,何況是一個加課的實驗方案,還妄想全面強制實行。
以現在教育界僅有的教育實驗辦法第5條中提到:「辦理教育實驗,其實驗對象為學生時,應遵守徵得實驗對象本人及法定代理人之事前同意或明載於招生簡章中。」另有「實驗對象本人及法定代理人申請中止實驗時,應予以同意……等」,家長團體為了維繫關係相挺縣府可以被理解,但是別被利用成為北縣教育風暴中的另一陣大雨。家長團體追求的是每一位家長真正的「選擇權」,而不是讓縣長及教育局這些長官們又替你做了「集體選擇」啊!
讓516行動照出家長真正可以行使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