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全國教育會議的問題

社論:全國教育會議的問題
台灣立報
2010-08-31

暌別16年,教育部再度舉辦全國教育會議。我們認為,採用大會形式討論教育問題,成效有限,因為,百年大計的教育工程是否適宜採用數百人大會的形式來集思廣益、作出決議,本身就很有爭議性。教育關係到每個人,因此人人都有權利發表看法,而且都有話要說;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政策的擬定需要廣徵民意作為參考。但是,正因為教育關係到每個人,而不同人、不同階級的主張不可能一致,因此,對於教育的現狀描述、改進方案也就因人、因階級而異,結果往往是誰的聲音大、論述靈巧,結論就會往那個方向傾斜。這樣形成的結論往往不能服眾,這就是台灣教育問題長期爭論不休的根本原因。

要改進這種近乎民粹的方式,除了不能忽視各種民意,還需要有其他做成決策的基礎,不應以短期大會決議內容作為改革依據。畢竟,教育有其專業性;個人經驗固然不可忽略,但需要佐以專業的分析。這並不是說,民意要由專家來取捨,而是兩者都要兼顧,掉入專家主義固然萬萬不可,陷入民粹決策同樣會有弊病。政府在召開全國教育會議之前,應該表明兩者都要兼顧,並且說清楚兼顧的原則以及具體的辦法。否則決策必然有失,甚至引發更多紛爭。

除了專業分析,還應進行社會階級或階層的分析。許多對於教育現況與政策的不同主張,事實上反映了不同階層或階級的利益,特別在年底五都選舉的背景下,缺乏這些分析,就容易陷於失去原則的妥協。政府應該提出更原則性的基本政策,來解決源自階層或階級差別的紛爭,減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低層次辯論。這種基本政策,為政者必須事前提出,而不是毫無方向地由會議決議來拍板。

台灣教育確實有許多需要更改的地方。從這點,我們肯定召開會議的意義,畢竟這是改革的契機。然而,實質問題是否可以訴諸大會討論,也有許多可議之處。有些地方根本不需要開會討論,端視執政者有無決心。最明顯而重要的問題,在於教育經費不足。當前諸多重大教育議題,如12年國教、成人教育體制的建立等等,最關鍵因素就在於教育經費不足。這又源於稅收不足,以及政府預算分配的考慮,都不是教育部單獨可以改變,更不是民間人士建言可以生效的。又如考試壓力實源自社會的惡性競爭,因此教育改革脫離不開社會的影響,這也不是教育部單獨可以解決的課題。教育改革必須把層次提升到行政院。

這些應做而未做的事情未獲得執政者重視之前,我們擔心,這樣的會議只能在枝微末節上修修補補,而不能根本改進台灣教育的沈痾。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