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繁星推薦應更審慎

 《社論》繁星推薦應更審慎
2010/9/14
人間福報

教育部發行「一百學年度大學多元入學專攻秘笈」,明年的「繁星計畫」將與「學校推薦」合併,調整為「繁星推薦」;招生名額為五千人。有高中老師反應,「繁星推薦」完全以智育成績分高下,名額又增加了,勢必引起校內的激烈競爭,認為教育部宜廣納雅言,審慎推案。

繁星計畫本是清華大學於二○○六年為縮減城鄉差距而推動,採取高中「推薦保送」的方式,給予城鄉高中平等的機會。後來教育部呼籲其他學校加入,以「照顧弱勢,區域平衡」,核定十二所學校辦理,後來又增加到三十三所。辦理至今,成效受到肯定,名額雖然從八百人增加到二千人,家長還是認為應該擴大辦理。

繁星計畫因為是採取名額「外加」的方式,所以爭議不大;且透過繁星計畫進入大學的學子,學習成績都很優異。但是因為採計高中一、二年級的成績,造成一些弊端;曾經發生過長春藤高中偽造成績,讓學生進入國立大學的例子。當然這是高中的不對,辦教育的人還主動造假,是很諷刺的事;但利之所趨,必會有不肖者做出違法犯紀的事,總體而言並不影響繁星計畫的實施。

繁星計畫另遭批評的是,它真的達到「照顧弱勢、平衡區域」的效果嗎?當初清華大學辦理「推薦保送」方案時的確是這樣的立意,但擴大實施之後,有些偏遠學校雖有學生被錄取,但比率還是偏低。未來實施「繁星推薦」方案,這項立意和精神是否仍然維持呢?

有高中老師反應:「繁星推薦完全以高中的校排名序比高下,排名前百分之二十的學生才可以申請,學生高一、高二每學期都要拚,校內同學間競爭將更激烈。」教育部多這一重升學管道,就是不希望學生為聯招而競爭;繁星推薦之後學生的競爭反而更加激烈,這就失去了推薦的本旨。

繁星推薦的依據是學生的在校成績、學測成績、社團表現、書面審查資料和口試,比學測多了好幾項;並不完全以其他的特長項目為主,在校成績和學測成績還是最主要的依據。學生反而要在學科之外,再花時間拚社團表現。專家認為繁星推薦只看智育成績,顯然違背教育部五育均衡的理念,是在「開教育的倒車」。

另有批評者指出,這項推薦似有鼓吹「選校不選系」之嫌,只要偏遠高中學生能申請進入明星大學就好,有沒有符合學生的志趣倒是其次。這也違背了「推薦」的本旨;推薦的意思本應該是學生有某些特長,學校推薦給大學,進入的科系自然要符合學生的志趣。如果僅是為了進入明星大學,讓學校感到很光彩,就失去推薦的意義了。

繁星計畫實施以來,使許多偏遠地區學校過去從來沒有學生進入國立大學,現在改觀了,可以鼓勵社區高中的發展。正因為繁星計畫有此優點,在它擴大為「繁星推薦」之後應更加審慎,使得這項計畫不只能提升多元入學的管道,同時也能打破明星高中的迷失,更可達到「照顧弱勢、平衡區域」的目標。

——————————-

繁星推薦「不只看智育」
2010/09/14 
【聯合報╱記者李威儀/台北報導】

針對昨天有媒體報導,明年將實施的大學「繁星推薦」,以高中校排名分高下,只看智育成績,讓競爭更激烈。教育部昨天澄清,繁星推薦除了要看國、英、數等學科領域成績,還包含藝術領域、生活領域及健康與體育等學分成績,並非獨重智育。

教育部指出,繁星推薦以「高中在校成績百分比」作為推薦條件及分發比序的第一比序相目,看的是高一、高二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全校排名;而各學期學業總平均成績,是各科目學期成績乘以各該科目學分數的總和,再以總學分數除之,除了國、英、數、史、地、生物、化、物、地科等學科領域成績外,還包括藝術領、生活及健康與體育等領域學分成績,絕非只看智育。

教育部強調,競爭本來就有壓力,任何一種升學管道都一樣,繁星推薦招生名額由2000名增為8000名,雖然不到1成,但目的除平衡城鄉教育資源、鼓勵就近入學外,更在落實高中推薦的精神及肯定學生學習表現,對於偏鄉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