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校長要善於製造「關鍵性事件」

校長要善於製造「關鍵性事件」
台灣立報
2010-9-29
信息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章立平

■章立平

也許,有兩個字可以概括校長的忙碌:評價。

校長不僅要評價別人,而且經常被別人評價,既要爭取讓自己和學校在上級的評價中勝出,又要保證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公允有效。如何在連軸轉的評價中掌握主動,恐怕是每個校長夢寐以求的事情。

最近讀管理學,得知公司在對員工進行測評時,通常會記錄他們在一定時期內「特別好」和「特別差」的兩種表現,並以此來分析他們的職務行為和工作績效。

在管理學上,這種測評方法被稱為「關鍵事件法」。

就學校管理而言,即便沒有像公司那樣對員工行為進行專門記錄,事實上也存在「記錄」關鍵性事件的做法,無論是教師對學生,還是學校對教師,抑或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關鍵性事件都是一種無形卻有效的尺度。對於所有被評價者來說,肯定希望評價者一個不落地關注到自己的改觀和起色,進而獲得精神滿足和現實收益。

掌握命運 從自身開始
我的感悟是,校長要化解評價壓力,就要善於給自己、給師生、給學校製造關鍵性事件,以此為自身成長和學校發展提速、增效。

大凡有些成就的人,都會說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受過什麼影響和啟發,可能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本書甚或一句話。

聽者也許會想,這樣的好事帶有很大的偶然性,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我們知道,任何事情都具有經驗價值。如果影響你一生的可能是一個人,那你為什麼不多去接觸那些優秀的人呢?如果影響你一生的可能是一件事,那你為什麼不腳踏實地做每一件事呢?如果影響你一生的可能是一本書,那你為什麼不把時間用於讀書呢……我最近的一個心得是,命運就是你在不經意中形成的性格和習慣。如果你總是抱怨命運,不如嘗試著改變一下自己。

讓師生在舞台上揮灑
身為一校之長,還應該把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放在心上,如果不為師生謀前途、謀幸福,那校長是做得極不稱職的。如果說學校是個舞台,那麼它絕不屬於校長一個人,每個師生都應該是這個檯子上的舞者,都應該有舞動自己的希望與機會。

曾經聽一位教師抱怨,在他們學校,領導都成了「榮譽專業戶」,自己辛辛苦苦寫了一篇能發表的文章,校長知道後竟「暗示」將他的名字也署上。結果,連文章內容都不知道的人卻成了「第一作者」。

與這類「碩鼠型校長」相對的是,我的一個校長朋友始終以「推出」教師和學生為成就,為樂趣。他們學校經常有人去參觀、交流,幾乎每週都要搞公開課。多數時候,他堅持讓非教學能手們上陣。有人說這樣不能展示學校的最高水準,他回應道:「好鋼是煉出來的。每個教師都有權利成為學校的最高水準。」他還經常送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和教學大賽,請專家、學者到校給中學生們搞講座,送學生外出參加各種興趣比賽……這幾年,師生們拿回來的榮譽牌匾堆滿了一個展室,而學校也聲名在外了。

主動設定目標 發展特色
當校長、教師和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關鍵性事件時,整個學校也就有了騰飛的底氣和動力。記得《校長週刊》幾個月前曾報導過深圳桃源小學,一個社區小學,盤子小、底子薄、師資弱,和周邊學校相比幾乎不存在任何先天優勢,但校長善於給學校發展製造關鍵性事件——通過「快樂種子教育」實現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良性互動,進而改變了社區的文化生態。

在深圳這座移民城市,「快樂種子教育」其實探索了移民子女及其家庭如何融入現代城市的問題。桃源小學因此承接了教育部的「十一五」課題——「移民城市和諧校園建設研究」。小學校,大課題,這無疑是校長給學校發展製造關鍵性事件的一個典型案例。

需要說明的是,筆者所說的「製造關鍵性事件」,並不是要校長同行們挖空心思去炒作一些無足輕重的事件,而是建議大家始終要有主動發展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開闊的視野,不斷為個人和學校的發展設置目標,並善於積聚資源、人氣和鬥志。可以說,追尋關鍵性事件就是一個蓄勢待發的過程,每一次際遇,都會讓你有飛躍般的長進。

這樣當校長,你還會為那些條條框框的評價所累嗎?

(安徽省霍山縣經濟開發區榆樹店小學)

中國教育報9月6日8版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