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反霸凌法 參考英美作法
2010/10/7人間福報
作者:傅天宜(桃園市/教師)
美國除了肢體 也規範精神層面 並行政裁罰學校 英國教師可用肢體制止 都應借鏡
高雄市某國中發生八名男女學生連續在男同學便當裡吐痰,被害人父親發現後提告,警方偵辦移送法辦,少年法院裁定被告假日輔導;立委對此指出,台灣約有六成國中小學生曾被霸凌,甚至有一成天天被欺負,呼籲教育主管機關仿效美國制定反霸凌法。
台北市有三千多名學生自稱遭毆打、勒索,但各校通報總數僅二十四件,件數少與擔心被報復,不敢向老師報告有關,凸顯現行校園暴力霸凌事件查察通報處理機制,並未達預期效果
總統夫人周美青近日也在部落格,以日前三名國小男童對同學拳打腳踢,其他同學未勸阻,也沒請老師制止,反而邊笑邊喊精采,並以手機拍攝放上網路為例,呼籲多關懷校園霸凌,不要影響兒童人格發展。
的確,霸凌對霸凌者與受霸凌者都產生負面影響,嚴重霸凌者成年後犯罪率超過一般人四倍,長期受霸凌者,成人後有高比率憂鬱、缺乏自信傾向。
各國校園霸凌現象普遍,美國有三十七州訂定反霸凌法,以華盛頓州為例,禁止散播謠言、開不當玩笑、繪製不當圖畫、發表貶抑評語、做不當姿勢、惡作劇、肢體攻擊、威脅等;反霸凌法要求校方和教師必須敏感、積極介入處理霸凌事件,或以扣減補助款與學校評鑑下修等行政裁罰。
立委要求教育機關,施以扣減補助款與學校評鑑下修等行政裁罰,類似美國作法。
但英國方面,原本規定教師管教時不得有肢體接觸,但教育大臣戈夫日前表示,將廢除這項命令,使教師可在課堂樹立權威、建立秩序,預防校園霸凌;這項新作法並不是主張體罰學生,戈夫說「教師必須明白,他們可以用肢體限制學生,可以介入兩名可能會惹麻煩的學生之間,也可以把學生拉出教室」。
的確,實際處理霸凌的還是老師,教育主管機關應教導老師如何預防霸凌,及處理霸凌的技巧,並落實校園霸凌通報機制;不過,管教權爭議不少,是否與學生「有肢體接觸」,是否變質為體罰,必須明確規範,否則教師怕惹禍上身,恐仍會袖手旁觀。
社論:校園霸凌八卦化的悲劇
2010-10-08
台灣立報
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連第一夫人周美青都看不下去,撰文呼籲社會大眾重視,莫再耽溺於八卦新聞的漩渦裡。
第一夫人呼籲正當時。但問題是,今之校園霸凌恐怕也是媒體八卦化、媒體市場化與民粹化的對應產物。
坦白講,校園霸凌並非新鮮事,許多人在學校接受教育階段,幾乎都經歷、目睹過霸凌,但論性質,眼前的校園霸凌性質已經產生了巨大突變。
迥異於以往的是,現在的霸凌再也不是拳腳間的施虐者與受害者而已,實際上,圍觀者除了在旁鼓譟助勢外,更把現場當作SNG素材,透過隨手攜帶的手機、相機,一一記錄,再傳送到部落格、YouTube,讓許許多多素昧平生的人們,成為他們自製霸凌節目的觀眾。
這是校園霸凌傳播的「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寫照。施加拳腳者固然可惡,但拍照、錄影的旁觀者,他們的世故、嗜血更教人悚然。那些旁觀者並未觸犯任何的法律校規,因為他們並未施以拳腳;但實際上,這是一場集體圍毆,而且還邀請網路觀眾共襄盛舉,渾然不覺為惡。如果要追究受害者的創傷,那麼這些堪稱導演的旁觀者,尤劣於施暴的演員。
之所以有此情形,固然與網路普及有關,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媒體氛圍也催生了那些「紀錄片導演」。
媒體市場的高度競爭,八卦化已是必然趨勢,性、金錢、暴力則是八卦新聞的鐵三角。此外,八卦的威力在於,一方面把高高在上的菁英拉下聖壇,讓大家看到他們的糗態與醜態,另一方面則反向大大吹捧「素人」,無論是凡夫俗子的創意或驚世駭俗的舉動,都可以讓妳得到類明星的娛樂效果。
這是媒體八卦化、進而民粹化的極端發展。高高在上的要被拉下,而一般俗夫也隨時可以自我行銷,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演員或導演。但問題在於,構成八卦的要素仍然不變:性、金錢、暴力。
於是乎,校園霸凌也具有容易吸睛的八卦化效果,而無論是當事人或拍攝者,也不無可能成為高點閱率的「素人明星」。可怕的是,當這種傳播民粹化一旦蔓延,手機就像小型殺傷性武器一樣,嗜血地紀錄他人身心之痛。
如果我們只是把校園霸凌理解為校園內的暴力事件,無疑是簡化了問題,也忽略了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共犯結構,而且從犯的劣行已經凌駕了施暴的主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