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籌組大學教師工會吧

教育論壇:籌組大學教師工會吧!
2010-11-03
台灣立報

■羅德水

近年來,在失當、扭曲的高教評鑑體制下,大學教師的勞動條件與工作尊嚴每況愈下,要言之,資源分配失衡、評鑑方式失當,已經使得台灣高等教育發展陷入重理工輕人文、重研究輕教學的錯亂境地。

然而,誠如我們所看到的,除了時而可見來自個別教師的牢騷與抗議外,5萬多名大學教師(依教育部統計,98學年度專科學校、獨立學院、大學專任教師合計5萬658名),或因分屬不同學校系所,或因專長與職級有別,或因缺乏團結意識,面對此一徹底踐踏教師專業尊嚴的體制,不僅毫無招架餘地;相反地,在一片能者升等、不適者淘汰的競爭氛圍下,多數大學教師似乎早已習慣、臣服於這個宰制他們的遊戲規則,鎮日汲汲營營努力量產論文,好在官定的學術階級中安身立命、出人頭地。

錯誤的高教評鑑體制對台灣高等教育之傷害,從以下事件可見一斑。

缺乏集體抗爭的力量
今年教師節,一位連獲優良教師獎勵的政大教師因拒絕評鑑而被學校不續聘,相較於學生發動連署支持,事發迄今卻未見其大學同儕有任何有組織的抗議行動,教育部長吳清基甚至公開支持政大校方的不續聘決定,於是此一教學優良教師不續聘案,除了只能由當事人發動無言抗議外,對於體制的改變甚至起不了一點漣漪。可以說,現行高教評鑑不僅使得教學與研究相對立,甚至就連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也益加疏離冷漠,這何嘗不是台灣高教發展的異化?

對此,台灣社會研究學會日前舉辦了「逼走了一個教學特優教師以後:對大學理念與評鑑、升等制度的省思」論壇,邀請學者及學生討論大學教育的功能,以及現行學術評鑑制度、升等辦法、追求卓越計畫對教授造成的影響。

與會的交大電子物理系教授李威儀表示:「大學教授在面對日漸嚴苛的學術評鑑制度及升等辦法時,必須要有所覺悟,『不能只是一盤散沙』,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李並且感嘆:「大學教授缺乏像全國教師會這樣強而有力的教師團體,『最容易欺負』,大學教授要團結起來,爭取該得的權益。」

我們完全支持大學教師應該覺悟並團結起來改變扭曲的體制,不過,所謂「大學教授缺乏像全國教師會這樣強而有力的教師團體」,無論意指全國教師會排除大學教師加入,或是感嘆大學教師無法組織像樣的教師團體,均有進一步釐清之必要。

把握禁令解除的好時機
全國教師會係依《教師法》成立,依規定只要是各級公私立學校教師均可組織學校教師會,並加入縣市及全國教師會,亦即,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一樣,均可組織並加入三級教師會,迄今為止,全國教師會仍然設有「大專教育委員會」以服務大學教師。

無奈大學教師入會比例極低,甚至有部分大學教師在學校組織了學校教師會後,亦完全沒有加入所在地縣市教師會與全國教師會的意願。無論如何,所謂大學教授缺乏像全國教師會這樣的組織顯非事實。

應該追問的是,何以大學教師不願意加入全國教師會呢?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大學教師不願意加入以中小學教師為主體的教師組織,這從今年初有大學教師另組「中華民國大專教師會協會」,應可略知一二。

我們雖然不清楚「大專教師會協會」成立以來,對改善高教評鑑體制作了哪些努力,惟從交通大學李威儀的感嘆看來,「大專教師協會」的表現似乎未如預期。比較讓人不解的是,即便如此,何以有大學教師仍然寧願自組「大專教師會協會」,也不願意加入同儕口中「強而有力」的全國教師會?

往者已矣,過去基於各種理由,主張應自組教師團體、以彰顯其身分識別的大學教師,此刻應該是再恰當不過的行動時間點。甫於今年中修正通過的《工會法》業已解除各級學校教師的工會禁令,大學教師與其寄望於依法不能與雇主協商的「教師協會」,不如著手開始籌組「大學教師工會」,或者就將學術階級意識暫擱一旁,踴躍加入正在籌組中的、以中小學教師為主體的全國教師總工會。當然,如果不承認大學教師也是受雇於人的勞工,又另當別論了。

(教師)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