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學生體罰老師 校園新挑戰

放下教鞭的老師2:學生體罰老師 校園新挑戰
2010-11-18
台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專題報導】校園裡不單只有老師打學生,也可能出現學生打老師。零體罰政策上路至今4年,人本教育基金會調查發現,校園裡仍有高達4成的體罰率,顯見教育部一再強調的零體罰政策,許多老師無所適從。

過去體罰被視為管教學生最直接有效方式,舉凡「少一分打一下」「交互蹲跳」「舉水桶罰站」,都是校園裡常見的體罰方式。隨著兒少人權逐漸被重視,教育部明文公布零體罰條例。學生不用再擔心被「愛的小手」伺候,老師的噩夢卻正要開始。

輿論通常攻擊老師
日前南投縣爆發國中學生毆打老師,老師卻不敢還手事件。台中一中輔導老師廖述茂觀察,校園裡一旦發生師生衝突,老師只要一出手,不管是情緒失控還是自我防衛,輿論必將一面倒向攻擊老師,忽略衝突發生的真正原因。

廖述茂表示,和學生相比,老師是「相對成熟且有能力控制自我行為」的成年人;學生犯錯可以被原諒,老師犯錯則不然。他提醒,和鄰居起衝突是一回事,和學生起衝突又是另一回事,受到高道德標準要求老師,更應謹言慎行。

廖述茂建議,面對情緒失控動手打人的學生,老師應該在第一時間離開現場,向學校報告並驗傷自保。同時,校方也應派人安撫學生情緒,多方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委,並再釐清現場與學生家庭背景後,以婉轉不帶過多情緒的方式告知家長,避免家長怒氣沖沖趕到學校,引起另一波親子衝突或家庭與校方對立。

廖述茂表示,現代學生容易對學校懷有敵意,校園衝突發生後,學校不應採取白色恐怖方式,禁止學生把事情說出去。為避免片段式的謠言滿天飛,廖述茂建議,校方可以在了解事件始末後,以書面說明方式告知全校家長,降低誤解產生的可能性。

即使在過去教師可以體罰時代,廖述茂指出,有的老師無論如何打罵,學生都置之不理,有的老師卻可以輕易做到不怒自威,顯示以暴制暴並非管教的唯一方式。他認為,在沒有教鞭的時代,教師們更應提升自我專業,除了善盡管教職責,更能自我保護,防止肢體衝突發生。

全國教師會秘書長吳忠泰表示,許多教育現場的老師對於零體罰政策充滿無力感,呈現集體適應不良情形。他指出,任何人的暴力行為都受到《刑法》規範,除了《教育基本法》禁止體罰,《家庭暴力防治法》也不准家長對孩子「愛怎麼打就怎麼打」。

「畢業你就知道!」
吳忠泰說,過去在體罰時代,學生們最常嗆老師:「等到畢業那天你就知道!」他認為,校園暴力不能因為零體罰而被默許,學生言語恐嚇老師的行為,也反映出校園法治教育亟待加強。

吳忠泰表示,教師在校園裡扮演學生成績、班級整潔秩序的管理者,管理績效產生的壓力如果過大,容易讓老師由管理者轉換成加害者,將壓力直接加諸於學生。

師培沒教如何管教
吳忠泰指出,管教學生的方式有千百種,師資培育過程卻從未告訴老師該如何管教學生。他舉例,課堂上要讓學生安靜,老師可以直接大吼,也可以「虧一下」學生聊夠了沒,或是擒賊先擒王,直接站到滔滔不絕的學生面前制止。

該在什麼時機採取怎樣的管教方式,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吳忠泰說,這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累積,以及老師對當下情境的判斷力。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說,目前校園裡仍存在4成的體罰率,顯見零體罰政策仍未落實。她表示,校園暴力問題早在體罰時代就已存在,教師將校園暴力與零體罰畫上因果關係的同時,更應檢討教師專業自主是否足夠。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認為,要全面落實零體罰政策,不應讓第一線的老師孤軍奮戰,家長團體曾多次提醒,零體罰之後的輔導管教配套措施,應訂出標準作業程序,提供教師參考遵循。

教部應做強力後盾
李秀貞表示,每當老師觀察學生有暴力傾向時,可向校方提報列管,視情況介社政單位輔導。她呼籲,教育部推動零體罰政策後,更應做老師們的強力後盾,讓老師有信心管教學生,給予適時的支援。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謝國清指出,通常會出狀況的學生多半來自家庭功能失調的生長背景。校園禁止體罰後,教師更應提升管教專業度,加強親師溝通,一同協助在壓抑中成長的孩子。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