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走進華德福 感受大自然


圖文版
http://tinyurl.com/32jkp4a

走進華德福 感受大自然
2010-11-30
台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宜蘭報導】沒有圍牆、校門,座落宜蘭縣冬山鄉田野間的慈心華德福實驗學校經常被居民誤認是一所每年學費10幾萬的貴族學校。事實上,華德福的每一位學生和全台所有公立學校學生繳交同樣的學費,幸運的他們卻能享受與大自然為伍、沒有升學壓力的童年。

華德福教育緣起於德國一座菸場老闆委託華德福創辦人Dr. Steiner替員工子女所開設的教育課程。目前在全球60多個國家中,已有1千多所12年學制的華德福學校、2千多所幼稚園和60多所師資訊練機構。

宜蘭慈心華德福校長郭朝清從小在宜蘭大礁溪谷長大,因為懷抱推動社會進步的熱切理想,選擇投入教育。慈心華德福所在校地原先是冬山國小分校校舍,少子化讓非都會區的小校減班裁併,空出來的分部成為慈心華德福公辦民營的第一塊基地。

綠地樹林生態池
華德福沒有宏偉的校舍,有的是大片綠地、樹林及生態池。學生每天上午2小時進行帶狀「主課程」,單一主題持續3至4周,每個主題在縱向與橫向之間均有緊密連結,強調以「人」為出發點,配合孩子當下的發展需求。

華德福高年級導師江昌倫舉例說明,如果將人的一生看作是歷史縮影,華德福教育認為,五年級的孩子身心發展就像埃及,六年級進入春秋戰國時期的混亂階段,到了七年級,中世紀的風格開始展現。不同階段的主課程,就在這樣的脈絡下進行。

從各地前來參訪的老師們經常好奇:「華德福怎麼給學生打分數?」江昌倫說,華德福不以量化排名鼓勵學生競爭,各種測驗只是幫助老師和家長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透過「個別質性評量紀錄」方式,教師們盡可能將孩子的能力狀態、努力程度、社會行為等仔細描述。

學生自編教科書
華德福的老師有多了解他的學生?江昌倫說,華德福不像一般學校,每學期學生會拿到各種版本的教科書。他們認為,課堂上的教科書應由學生自行編寫。每當老師們在黑板上圖文並茂進行主課程教學,學生們也會在空白的「工作本(work book)」上紀錄他們的學習歷程。

時間一久,即使學生忘記在工作本上署名,老師總能輕易地從版面編排、用色、筆法,判讀出這是哪一位學生的工作本,甚至是學生當下的身心狀態。江昌倫表示,華德福教育的理想是希望導師和孩子一同全方位成長。

老師學生一同成長
江昌倫解釋,在華德福擔任導師,不是將本身早已駕輕就熟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是和學生面對無盡的知識。當孩子看見導師面對自己不熟悉領域時的求知態度,也是幫學生上另一堂課:「遇到困難時,你就該像我這麼辦!」

如果教室是學校掌管思考的大腦,走出校舍,迎面的綠色校園則是校園的呼吸系統。大片草地上有學生園藝課栽種的花果作物、木工課時搭建的小涼亭,還有宜蘭地方泰雅族長老特地帶領學生以傳統工法建造的草棚露台,低年級學生下課時常在露台上打滾遊戲。

屆屆相傳的種植

教務主任吳彣雪表示,原本冬山國小分校留下來的土質無法種植作物,幸虧家長運來雪山隧道挖掘的雪隧土,讓校園裡四季都有不同樣貌。每年秋季,高年級學生會把當年園藝課種植作物生長出來的種子「傳承」給下一屆學生,由下一屆學生繼續栽種。

華德福沒有合作社,學生只能從家裡帶水果當零食。一人準備一種水果,裝在班級「分享盤」裡,就成了一大盤豐富營養的水果大餐。廚房供應的中餐則是校方輔導經營農場的家長轉型種植有機作物,配上學生種在校園裡的蔬果,全校師生每天都吃得到健康美味的天然食材。

吳彣雪強調,華德福學校並非全世界都採取同一套教學,而是根據學生特質與周圍環境有所變化。曾有學生突發奇想在校園裡養鴨、有學生翻土時翻出一顆大石頭,直接把洞穴鋪上帆布,蒐集雨水成為生態池。學校老師尊重學生意見,讓他們與自然環境產生連結。

大小朋友玩在一起
為了讓學生有時間活動筋骨,學校不會硬性規定午休睡覺,於是會出現國中生和小學生一起在校園裡打排球、玩著各種自創遊戲的景象。參訪的外賓都好奇,華德福把青春期的國中生和年幼的小學生放在一起,難道不怕大朋友霸凌小朋友?吳彣雪笑答,國中生一看到小學生,臉上寫滿溫柔表情,反倒是被小學生使喚的機會居多。

每年一到畢業季,華德福畢業生會在校內種下一棵屬於他們那一屆的植物,吳彣雪指著第一屆學生種植的樹說,校園裡會有更多比畢業生長得還高的樹,迎風等著他們回娘家。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