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聞】為求高分入學 能力分班被默許

為求高分入學 能力分班被默許
2010-12-08
台灣立報

【記者游婉琪分析報導】教育部三申五令明文禁止學校實施能力分班,然而,為了追求漂亮的升學數字、對抗私校的激烈競爭,甚至是滿足家長的虛榮心,能力分班受到默許,成為「不能說的秘密」。

校方早有解套
台北縣重慶國中以「能力分組」名義,統包英文、數學、自然科目,行「能力分班」之實。看不下去的教師挺身而出提出抗議。殊不知,學校早已有備而來,以「取得多數家長老師同意」、「為了安全考量,把晚自習學生教室位置排在導師室附近」等說法,澄清外界的「誤解」。

積極鼓吹落實常態編班的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劉欽旭說,《國民教育法》明文規定國中小應常態編班,顯示教育部的政策方向無誤,只是,規定到了地方政府,缺少「武器」的教育部,只能在事件爆發後,搬出校長考績不得列甲等、限期縣市政府回報處置結果等虛弱回應來滅火。

劉欽旭認為,國民教育不比高等教育或進修補習教育,是國家運用經費雇用比照公務人員等級的教育人員,站在教育良知上,給予每個學生同等的教育資源,必須符合社會「公平正義」。

劉欽旭分析,台北市以外的許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仗著有權有勢的家長為後盾,巧立名目,只為讓少數學生有機會考上名校為校爭光。這些現象在少子化衝擊下,迫使害怕被減班併校的學校「不得不」能力分班。

學生根本不快樂
一名就讀私立學校的校友回憶,當時學校有個「升學班」,許多家長放棄公立學校,砸下高額學費,只為讓孩子進入升學班,提早取得國立大學的入場卷。對於其他「非升學班」學生而言,升學班教室如同「禁區」,一不小心踏入,只會換來「吵到他們念書」的罪名。

「他們看起來一點也不快樂!」這名校友表示,升學班學生擁有校內最好的師資、最新穎的設備,但是他們臉上寫滿疲憊,彷彿行屍走肉般拖著步伐,走過倒數考前的每一天。

劉欽旭指出,私校法解禁後,賦予私立學校更大的辦學空間,舉凡成績評量、分組方式,讓私校越來越像高級補習班,以超高升學率吸引望子成龍的家長,讓鄰近學校感受到強大威脅,不得不推出對策因應。無奈的是,能力分班往往成為校方最先想到的解藥。

「怎麼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查到我?」劉欽旭表示,台北市是首善之區,家長社經地位高,負面新聞最容易被媒體揭發。因此,能力分班情形越往中南部越嚴重,面對學校分配教育資源的差別待遇,孩子學習成績低落的家長頂多只能哀怨自嘆:「誰叫我的孩子成績不如人!」

中華民國各級學校家長協會理事長李秀貞表示,教育部不斷對外強調品格教育很重要,能力分組卻剝奪學生培養健全人格養成機會,成績表現優秀的學生,到了職場上仍然會認為「成績好理應享有特別待遇。」

李秀貞坦言,確實有不少家長贊成能力分班,但是教育有其專業性,不能為滿足部分家長需求,或是招生的市場考量,而讓辦學方向被「市場」牽著鼻子走。

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張榮輝指出,教育部訂定能力分組的規定,就是為了讓某些領域有特殊表現的學生,能得到符合程度的課程,但是規定不夠完備,造成行政人員各自解讀,才會出現鑽漏洞、變相能力分班的現象。

張榮輝表示,能力分組與能力分班不同之處,在於授課時數與科目領域,各校規畫時,除了不能採取統包,他建議分組時數最多不要超過一半的時間,才能持平符合有教無類理念與家長需求。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