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轉型】無欺是經營組織第一德

咄咄集:無欺是經營組織第一德
2011-3-24
台灣立報

■吳忠泰

最近各地都在進行教師工會的籌組,目前雖有一些限制,相較於其他工會,教師工會顯得幸運許多。但有一逆耳之言要敬告努力於組織建構者,希能鼓舞教師工會成為工會中的標竿。

教師工會的幸運在於有教師會作為基礎。教師會的發展歷程有得有失,但無論人才的發掘運用、與行政立法部門的交涉遊說、甚至是典章制度或改選程序,都不是平地起樓,從零開始,這對許多產業而言,是難以望其項背的。而教師會又是在台灣網路環境成熟後成立的,所以從訊息發布到橫向溝通,都有著和前網路時期不同的優勢,這從幾次遊行動員看來,可以清楚呈現:動員的進度、反反動員的嚴密,都因網路而強化。

然而組織的能量不全在人多,也在會員認知的提昇。教師工會面臨專業或權益事項,若一直停留在連署而無深入討論,便是一個可慮的變數。連署是好用的經營手段,連署事項如果很簡單,則連署就有參與的意義,但若牽涉複雜的制度變遷,則連署絕不能作為行動的唯一選項或優先選項,否則組織經營就會陷入危險而不自知。

舉例而言,各校超額介聘的優先順序是否按後進先出,若以此為連署的唯一行動,則雖可獲得中生代與資深世代的支持,但可能未顧及年輕夥伴的感受,在行動上易讓同仁彼此為難,若窮盡各種豐富師資的策略,也幫介聘者想好優先回聘的路,則受影響群眾比較容易諒解。

再以月退休金領取年齡是否力爭不改變為例,這個議題關鍵不在延後到幾歲退休,而是退撫基金收支顯然不足,要不要跨代共同面對,以及新制下退休金滿足點的年齡會不會提高;貿然要全世代的人來連署,容易有裹脅年輕老師來幫助資深世代不受影響的疑慮。事實上教師組織一直公開退撫基金資訊,從資訊可以引發不同世代的不同危機感;解決不同世代的危機感,不能以加重或無視其他世代危機感為代價。

資訊不對稱是組織中永遠會存在的事,如果是因為幹部協商遊說策略之必要,短時間無可厚非,但如果是政策判斷的基本依據,如果是牽涉幾項制度連動(例如繳費費率、給付額度、領取年齡),卻只以簡單的連署讓不知情的會員簽名擁護,豈不是要人為自己簽賣身契鼓掌?

教師組織的成員理解制度的能力都不差,又自詡為知識工作者,要成為民粹的組織或理性的組織,在於領導者一念之間!要不要帶動國內各工會內部去重新看待諸如費率調整這種改變,教師們,拿真相來相互說服吧!
(教師)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