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國家教育院 能否給教長擔當

國家教育院 能否給教長擔當

【聯合報╱黃光國/台大心理系教授(台北市)】

2012.02.08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新任教育部長人選公布後,社會各界的反應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從新部長以往的作風來看,他不僅肯做事,而且作風一貫明快;憂的是:面對即將要開辦的十二年國教,以及當年教改留下的諸多後遺症,他要如何施展身手?

新部長上任之初的當務之急,是儘快設法讓國家教育研究院發揮政策研究的功能。教改啟動之初,《教改諮議報告書》中有一項極為理性的建議:「成立國家教育研究院」,對任何教育政策的研究,先作深入的研究,再付諸實施。令人遺憾的是,教改啟動之後,教改派人士立刻把這項建議置諸腦後,他們憑著自己對「西方先進」教育的浪漫想像,把學生當做白老鼠,推出一個又一個的教改方案,結果不僅把學生和家長整得七暈八素,而且把台灣的教育體制搞得癡肥臃腫,台灣的教育品質也產生了「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的危機。

按理說,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再次執政之後,應當徹底檢討教改所造成的後遺症,針對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深入研究,擬訂具體解決方案,採取行動,逐一解決。但教育部碰到棘手的政策議題,仍然是沿用習慣性的作法,找一些跟教育部「關係良好」的教授,來承包計畫,然後再「大包轉小包」,不斷收集到「實徵資料」。這種計畫收集到的資料沒有連續性,不一定符合教育部的需要,通常也不可能用來解決實際問題。教育部依這種研究結果作決策,最大的好處是「推卸責任」,不是「解決問題」。

時至今日,國家教育研究院雖然已經開始運作,其規劃者卻仍然抱持著「實證主義」的科學觀,以為從事「教育研究」,就是要各種不同性質的測驗,收集各級國中、小學生的評量資料。他們對當前最迫切的高等教育議題,幾乎完全避而不談,以免招惹無妄之災。這種避重就輕的作法,怎麼可能解決當前棘手的教育問題?

面對現實,致力於尋求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是政府智庫從事政策研究的指導原則,也是決策者作出理性決策的基礎。如果像國家教育研究院這樣的政府智庫不從事教育政策研究,教育部長作決策時沒有詳實而且充分的政策分析作為依據,他的決策便可能經常出錯,新的教育部也可能因此而被「消費掉」。

教改啟動以來,學生、教師、家長已飽受教改派民粹式決策之荼毒,希望新部長能責成國家教育院從事精確翔實的教育政策研究,尤其是高等教育;讓教育部能夠為決策擔負責任,也讓我們有一位有擔當的教育部長!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