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評鑑風吹到中小學老師

社論:評鑑風吹到中小學老師

2012-10-16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

上週四,行政院會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最主要的修正就是20萬中小學(包括高中職)教師都要接受評鑑。大學的評鑑(包括大學教師評鑑)已經行有多年,如今這股評鑑風吹向中小學教師。

不難理解,家長、校長與學校管理階層、教育行政單位,以及強調學生權益的團體都高度肯定這個修正案;教員與教師團體則顯得猶疑、意見分歧。這是標準的利益團體反應。任何改革總會觸動既有的利益結構,不同的利益團體自然會做出合乎自身利益的反應。但是,除了這些自然反應之外,人們應該深一層探討實施中小學教師評鑑的意義。

近年來,評鑑風颳到台灣各個公家機構,教育體系之外,醫療衛生(如各公立醫院)、文化體系等多實施評鑑。評鑑誠然發揮不少正面作用,特別是獎勵優良個人/單位,警告不勝任或怠惰者,確實成效卓著。

但是,評鑑也引來不少批評,尤其是大學評鑑,如:大學評鑑帶來一些違背教育理念的作用,特別是使各校辦學趨同,各大學的特色、創意受到壓抑;評鑑與教育部補助掛鉤,許多學校為求好成績,特別注意評鑑相關的事項,而與評鑑無關的則往往被忽視;有些學校甚至作假,或是形式主義大為流行;各校為準備接受評鑑,往往在一年半載前便進行各項預備工作,與評鑑無關的教育工作停擺,相關教員與主管長時期忙於預備工作,正常的教學或其他教育工作就受到干擾等等。

這許多負面批評也引起教育部的重視。不久前教育部長表示部分績優學校可以自評,並已經開始實施,可見教育評鑑正負作用互見。然而,在教育評鑑的負面作用正受到檢討之際,中小學卻要開始進行教師評鑑,教育部應該有所說明。

更根本的,評鑑似乎成了公家機構的新管理模式。傳統公家機構的管理模式是權威治理。資本主義到了19世紀,企業規模龐大。為求提高生產效率,發展各種管理模式,遂產生管理的泰勒主義、福特主義等等。20世紀資本主義甚至有所謂「管理革命」之說,管理學也成為大學的重要學門。到了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興起,倡導者認為國家機構效率低,遂一方面主張政府瘦身,同時又把許多民間企業管理方式引用到政府機構,甚至有CEO治國的主張。在資本主義管理主義入侵公家機構氛圍下,評鑑開始大行其道。

企業管理作為治國模式,必然會以追求效率為核心目標,而把複雜的政治問題化約為競爭的單一向度。評鑑作為教育的重要措施,反而更可能導致忽略教育理念,成為缺乏靈魂的追求卓越。政府不宜把評鑑作為萬靈丹,以資本主義的管理邏輯主導台灣的教育行政。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