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集:同理心有幾種?
2013-1-10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
■羅德水
全國教師工會10日公布2012十大教育新聞,以及「年度教育金驢獎」(最不受歡迎的教育官員),對此,教育部長蔣偉寧呼籲教師組織要有同理心。
同理心不外是原本不同立場的人能夠設身處地,傾聽、理解對方的情緒、想法與感受,教育部長希望教師組織要有同理心,就正如教師期待官員要有同理心一樣正常,觀諸部長對教授假發票弊案的回應,也證明蔣部長對高教從業人員確實有高度同理心。
蔣與大學教師有共同的語言與經驗值,展現其對高教工作者的高關懷,其實不讓人意外。問題在於,教育部長不只是高等教育的部長,高教背景出身的蔣偉寧必須對中小學教育具備更多的同理心,才能稍稍彌補蔣部長對中小學教育相對生疏的現實,就這個脈絡理解,應該更能深刻體會同理心的意義與價值。
教育部長該以什麼同理心對待他相對不熟悉的中小學教育同仁呢?不妨就從理解中小學教師對教育行政體系的感慨開始,相較於教育首長對大學教授的同理心,一年來,教育部無視教師組織的不同意見,執意推動有可能造成校園紛擾、影響教育品質的教師法修法;推動有可能淪為形式主義、影響教師正常教學、排擠親師互動的教師評鑑;更不可思議的,教育部此前還準備指導中小學教師如何備課,由不必上課的官員指導整天忙於課務的教師備課,這是什麼同理心?
事實上,蔣部長最該關心的應該是教育行政體系有沒有同理心?以被教師工會評為「年度最不受歡迎教育官員」的鄭新輝局長為例,其人多次援引錯誤國際比較數據,用以佐證台灣中小學教師上課時數太少;針對如何提升教師兼任行政的意願,鄭局長提出的方案則是反向增加專任教師授課節數;至於有關特教老師上課節數不得高於普通班的規定,原意是體恤特教老師辛勞,但鄭局長的解讀竟然是研擬齊一兩者授課節數,心態與作法完全背離教育原理與精神,不知這又是個什麼同理心?
儘管如此,我們必須指出:同理心不但適用教育官員與教師,也同樣適用其他幾組教育關係人的互動,教師期待官員以同理心看待教師心聲與教育問題,同樣地,教師也必須以同理心看待社會對教師專業與教育品質的期待,還要展現具體作為,證明專業自主不是捍衛教師權益的藉口,而是保障學生受教權、提升教育品質的基礎,就這個脈絡理解,也唯有啟動後續的對話與行動,同理心也才有其積極意義。
(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