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章】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真相

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6.07
 
最近很多家長急得跳腳。教育部先前宣布「公私立高職學費齊一方案」,承諾補貼公私立高職的學費差額,鼓勵學生以免試方式申請進入高職就學,以為十二年國教舖路。但行政院上週核定的版本卻增加了「排富條款」。現在可好,很多家長覺得受騙了,孩子也不知是否仍有重新分發的補救機會。政府政策搖擺,為省小錢而捨棄大方向目標,真是因小失大!

台灣的教改之路多坎坷,廢除了聯考,學生還是一樣辛苦。政府這些年來規畫逐步邁向實質的十二年國教,一方面推動高中職社區化,也公布「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鼓勵孩子留在社區就讀,不必非要擠進明星學校。所以,「免試入學」、「私校低學費」等手段,都是必要的誘因,尤其要拉拔一下私立高中職的吸引力。教育部今年三月的補貼學費差額方案,就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但如今政院設定「排富條款」,把原先的教育政策目標,弄得像是社會福利政策而已。再說,年收入60萬這個門檻,實在說不上是「富」,比較接近「中低收入戶」的標準。這樣一來,這個方案難道該改名為「補助中低收入戶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補貼公私校的學費差額,原本是教育目的而非社福目的,如今補貼只做「半套」,卻使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方向和原意完全走了樣。家長的抱怨和驚愕可想而知!

推動這個政策之初,教育部有沒有把話說清楚?有沒有想到行政院還會有變數?私立高中職據此大力招生,不少家長和學生也為了爭取這機會而放棄基測,並且已經取得入學資格。現在如果不還給這些學生基測和重新分發的機會,豈不是玩弄了他們?政府的政策威信掃地,以後誰還敢相信政府?

長期以來,從高中到大學,私校學費高,卻多是家庭社經背景較差的學生去就讀,這是台灣向來學費結構的不正義之處。政府現在規畫十二年國教,齊一公私立高職學費原本是跨出的第一步,沒想到原來是虛晃一招。政策唬弄家長和學生,怎不令人傷心?

 


「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真相 
【聯合晚報╱社論】 2010.06.08
 
教育部「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跳票,昨天我們社論呼籲「教育政策不可唬弄人」。行政院進一步說明排富條款,除了解釋「經濟弱勢優先」,還傳出「由全民幫富人繳學費,不符公平正義」的說法,儼然公義為懷。但真相真是如此嗎?

原先的齊一學費方案,用「免試」及「補貼公私立學費差額」兩種誘因,鼓勵學生就讀私立高中職。一來減緩基測競爭壓力,二來對高中職公私立學費差距過大的情形有所修正,都是為十二年國教鋪路。這是重大的教育工程,補貼標的是公私立學費差距的不公平,而不是什麼社福政策。行政院的說法站不住腳,還要推諉於教育部沒說清楚政策,的確是在唬弄人。

但可惡的還不只於此。把排富條款說成不可讓「全民幫富人繳學費」,是故意顛倒黑白。私立高中職的學生要繳高學費;而公立學生不論貧富,向來能享有的低學費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全由政府預算補貼嗎?公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在享受「納稅人幫忙繳學費」的優待,因為受教育(尤指國民教育)是公民權利。現在國民教育正按部就班擬延長到高中階段,故有學費齊一之議,怎麼會把補貼私校學費給汙名化為「全民幫富人繳學費」?

真要論「幫富人繳學費」,大家就攤開來把道理講清楚吧。多少的教育研究和統計反覆得到同一結論:由於整體社會階級的不公平,很不幸地,公立學校(高中和大學皆然)的學生家庭背景平均優於私立學校,私立學校學生又優於那些根本考不上的「失敗者」。從三十多年前的高希均教授,到最近的台大校長李嗣涔,都說過同樣的話:社經地位高的學生容易考進公立學校,享有低學費;社經地位低的學生讀私立學校,卻要付高學費;這才是社會的不公不義!

政府本來就有責任拉近公私立學費差距,十二年國教改革也才剛要跨出一小步。國家財政若真不允許,是另一回事,但冒出個「不可全民幫富人繳學費」的狀似嚴正說詞,不只是唬弄人,簡直是假仁假義了!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