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立報
關鍵不在學制
2010-7-15
羅德水
全國教育會議召開在即,有學者建議,考量當今學童之身心發展狀況,不妨比照部分歐美國家作法,把目前小學6年、國中3年、高中3年的「633」學制,改為「543」學制,亦即,小學縮短為5年,國中則延長至4年,惟中小學總計仍是12年。
我們以為,學制的調整茲事體大,必須審慎評估、通盤考量,不宜僅以學童生理發展日趨早熟為由貿然比照國外學制,要知道,學制的調整牽涉的不僅僅是中小學的學年劃分,學制從633調整成543之後,目前國民小學的師資勢必過剩,國民中學方面則又將產生不足,兩者要如何調整?配套措施為何?再者,除了師資的調整以外,國中與國小的校園軟硬體設備、人員配置是否必須同步調整?都有提出完整配套措施之必要。
除了師資必須相應調整外,改變學制是否同步牽動課程綱要的調整,亦應深究。目前國民中小學定位為國民義務教育,適用同樣一份課程綱要,亦即「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但現行高中職之課程綱要又係另一套標準,未來如果改成543學制,或者有朝一日實施12年國民教育,則現行中小學課程綱要又該如何調整?是延續目前國中小適用同一課程綱要的作法,或是將國民中學課綱與高級中學課綱合一?凡此,亦有待更為周延的規劃。
進一步分析,輿論之所以對543學制多持保留意見,或許是因為多數人民早已對過去的教改「成果」喪失信心,就以10年前教育部力推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該課程著重多元能力的涵養,意欲破除長期以來學科成績至上的迷思,並保留了學校發展本位課程的空間,原意係在建構21世紀的台灣國民教育發展,具有高度的戰略指導意義。然而,課程實施不到數年,縣市首長競相以各種理由破壞課程精神,諸如,北市府率先將國小英語從課綱規定的小五直接提前到小一、並增加國語課節數,接著又有北縣府為實施所謂英語活化課程,強制增加國小學童上課節數,全然無視課程綱要之規範。尤其讓人氣餒的是,面對這些踐踏課綱與教育專業的縣市首長,當初力推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育部,大多時候竟然默不作聲、毫無作為。
討論至此,我們益加以為,相較於中小學課程綱要的貫通,以及消弭現行國中小與高中職間的資源配置落差,現階段有關中小學學制之調整實無迫切之必要,教育部與其大費周章調整學制,莫如多花點時間思考,究竟要如何以具體作為重拾人民對教育決策的信心。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