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教育史上的巧合

咄咄集:教育史上的巧合

2012-2-16台灣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吳忠泰

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將在明天(2月18日)成立,從主事者發出的文字,可見不乏對過往高教商品化的反思。除了給予祝福,也希望新上任教長兩週的蔣前校長可以有回頭省思的空間。

高等教育近15年來的巨變,從設置校務基金開始,財務自主又碰上招生寬鬆及教育資源稀釋,除了極少數學門之外,其實壓力與日俱增,那個優雅講學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雖然到了特定時節,當政者還是會唸經式的說些尊師重道的囈語,但是從校務評鑑到教師評鑑,高教工作者發出學術勞工的自覺已非創見。所有貢獻都要量化,已成為大學管理者的顯學,大學教師從論文發表數量、校外團體掛名、國科會研究案數、與學生通電郵的數量,無不可計算;證明自己優良是成為校園新典範的第一課。

這十幾年中,改系合併,升格組改,跨校聯盟,產學合作,高教工作者誰能不焦點爛額,這時竟然有一個人,從頂尖大學、卓越計畫、聯大系統順著主流價值和計畫平安的走過來,豈不證明:成功是為有準備的人而存在的!蔣前校長神奇的崛起,能毫髮無傷有如庖丁解牛,只是,如果那時中央大學有工會,又會是甚麼狀況?

難道蔣部長上任和高教工會成立的巧合在同一個月,大家還不該細看嗎?我們相信這不是歷史的弔詭,也許真的有人天縱英才、通過層層考驗脫穎而出,其他對高教抱怨的聲音只是是無的放矢;也許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只是文學激情,說不定還有很多雙贏多贏的局面,只是我們充耳不聞。事情的真相到底是甚麼?最近社會在討論蘋果和其代工者究竟誰可惡,完全可以提供大家實例思考:究竟魔鬼躲在那一層?之前,不是還說大家都是贏者嗎?

台灣只要英明領導、不要工會的時代要過去了,一切還不夠清楚嗎──專業被抬高,卻赫然發現彼此被孤立;自主被吹噓,事後才知道合作好困難。我們曾經不知道:到底要走多久,台灣的教育工作者才會了解:沒有誰是不能被取代的!今天高教工作者能步下神壇,走向人民,以組織工會、參與工會,見證教育工作擁抱社會之前,能夠先擁抱同儕,應該給予歡呼;當大家拔除身上的刺,開始團結發聲,為台灣高等教育的扭曲而吶喊,為受雇者共同的宿命來奮鬥,我們就會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秘書長)

宜蘭縣教師(工)會

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歡迎您的加入!!